樵夫毁山神
佚名〔未知〕
康熙十五年,余姚有之山行,夜言山神寺。夜半,有虎跪拜,作人言,乞食,神以邓樵夫许之。明晨,之伺于神祠外,果见一樵夫过之,逆谓曰:“子邓姓乎?”曰:“然。”因告以夜所闻见,戒勿往。邓曰:“吾有母,仰食于樵。一日不樵,母且饥。死生命也,吾何惧之有?”遂去不顾,之随而觇之。樵甫采樵,虎突出从竹间。樵手搏数合,持虎尾盘旋久之。虎不胜愤,乃震哮一跃,负痛遁去,樵逐而杀之。之逆劳之。樵曰:“感君高义,盍导我至庙中。”既至,大诟死虎斥神曰:“今竟如何?”遂碎其土偶。(何惧之有 一作:何畏哉)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康熙十五年,余姚县有个外地人在山中赶路,夜里住在山神寺。半夜,有只老虎来向山神跪拜,说着像人一样的话语,乞求山神赐给它食物。山神答应把邓樵夫给他。第二天早上,客人等待在庙外,果然看见一个樵夫经过,迎上去问:“您姓邓吗?”樵夫回答说:“是的。”客人就告诉他晚上听到的事情,告诫他不要前往。邓樵夫说:“我有母亲,靠砍柴为生,一天不打柴,母亲就会饿肚子。生死都是命中注定的,我有什么可害怕的!”就头也不回的走了。客人尾随他偷偷地看。邓樵夫刚刚打上柴,老虎突然从竹林间窜出,邓樵夫徒手与它搏斗了几个回合,抓住老虎的尾巴转了很久。老虎很愤怒,于是咆哮着高高跳起,忍痛逃跑。邓樵夫追上去
简析
本文写山神纵虎食人、邓樵夫勇斗恶虎并毁神像的故事。邓樵夫明知险境仍坚持采樵奉母,他徒手搏虎、持尾制敌,凸显其勇毅果敢的民间英雄形象。结尾“碎土偶”的举动极具反叛精神,借凡人之力破除迷信权威,暗含对神权虚伪性的批判。全篇以简劲的白描勾勒情节,虎拟人语、客为见证的设置增强叙事真实感,邓樵夫斥神时冷峻的诘问更将批判锋芒直指封建神权,寄寓着对人性尊严的礼赞。
纸匠与庖人
佚名〔未知〕
雍正年间,大将军年公,讳羹尧,网罗英杰,凡奇特之士,与博弈、挞鞠,擅一技之长者,靡不收置幕下。有一纸匠,叠纸百千幅于案,以小凿自上而下,刺诸花样,余纸皆遍,而独留极下一纸,无纤微凿痕,斯已奇矣!又有一庖人,裸人肩背作几案,置生豚一二斤其上,挥双刀,杂沓剁之,旁观者咸惊诧失声。及肉成糜,而背无毫发伤,更为奇。
孝丐
佚名〔未知〕
丐不知其乡里,明孝宗时,尝行乞于吴。凡丐所得,多不食,每贮直之竹筒中。见者以为异,久之,诘其故,曰:“吾有母在,将以遗之。”有好事者欲窥其究,迹之行。行里许,至河旁,竹树掩映,一蔽舟系柳阴下。舟虽蔽,颇洁,有老媪坐其中。丐坐地,出所贮饮食整理之,奉以登舟。俟母举杯,乃起唱歌,为儿戏,以娱母。母食尽,然后他求。一日乞道上,无所得,惫甚。有沈孟渊者,哀而与之食,丐宁忍饿,终不先母食也。如是者数年,母死,丐不知所终。丐自言沈姓,年可三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