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暴虐的纣王

佚名 佚名〔先秦〕

  帝纣资辨捷疾,闻见甚敏;材力过人,手格猛兽;知足以距谏,言足以饰非;矜人臣以能,高天下以声,以为皆出己之下。好酒淫乐,嬖於妇人。爱妲己,妲己之言是从。於是使师涓作新淫声,北里之舞,靡靡之乐。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,而盈钜桥之粟。益收狗马奇物,充仞宫室。益广沙丘苑台,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。慢於鬼神。大聚乐戏於沙丘,以酒为池,县肉为林,使男女裸相逐其间,为长夜之饮,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。《史记》

  膏铜柱,下加之炭,令有罪者行焉,辄堕炭中,妲己笑,名曰炮格之刑。《列女传》

  一水出朝歌城西北,东南流。老人晨将渡水而沉吟难济,纣问其故,左右曰:老者髓不实,故晨寒也。纣乃于此斫胫而视髓也。《山海经》

  乃强谏纣。纣怒曰:“吾闻圣人心有七窍。”剖比干,观其心。《史记》

  九侯有好女,入之纣。九侯女不喜淫,纣怒,杀之,而醢九侯。鄂侯争之彊,辨之疾,并脯鄂侯。西伯昌闻之,窃叹。崇侯虎知之,以告纣,纣囚西伯羑里。《史记》

译文

  纣天资聪颖,有口才,行动迅速,耳聪目明;而且气力过人,能徒手与猛兽格斗。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绝臣下的谏劝,他的语言足可以掩饰自己的过错。他用自己才能在大臣面前夸耀,凭着声威到处抬高自己,认为天下所有的人都不如他。他嗜好喝酒,骄奢淫逸,宠爱女人。他特别宠爱妲己,妲己说的话他都听从。于是他让乐师涓创作了新的放荡的乐曲,北里舞曲,淫靡的歌。他加重赋税用来充实鹿台钱库,充盈钜桥粮仓。他多方搜集狗马和新奇的玩物,填满了宫室,又大肆扩建沙丘的园林楼台,大量捕捉野兽飞鸟,放置在里面。他对鬼神怠慢无礼,招来大批戏乐聚集在沙丘,用酒来做池水,把肉悬挂起来当作树林,让男女赤身裸体,在那里追逐戏闹,通宵饮酒作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此文从不同角度写出商朝末代君主纣王的暴虐与荒淫无度,刻画出其作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形象。《史记》选段写纣王才智过人,却滥用其能,拒绝忠言,沉迷于酒色之中,导致朝政荒废、民不聊生;《列女传》选段进一步强化了纣王暴政的形象,通过妲己的笑,揭示出其以他人痛苦为乐的残忍本性;《山海经》选段虽带有神话色彩,但也从侧面反映了纣王的残暴不仁;《史记》第二个选段写关于比干与九侯、鄂侯的故事,更将纣王的暴虐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
佚名

佚名

亦称无名氏,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。源于古代或民间、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、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。 6732篇诗文  8602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喜怒哀乐未发

《中庸》〔先秦〕

  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子产不毁乡校·节选

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〔先秦〕

  郑人游于乡校,以议执政。然明谓子产曰:“何不毁乡校?”子产曰:“夫人朝夕退而游焉,以议执政之善否。其所善者,吾则行之;其所恶者,吾则改之,是吾师也,若之何毁之?吾闻为忠善以损怨,不闻作威以防怨。民之言,吾闻而药之也。”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宋人及楚人平

公羊高 公羊高〔先秦〕

  外平不书,此何以书?大其平乎己也。何大其平乎己?庄王围宋,军有七日之粮尔!尽此不胜,将去而归尔。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。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。司马子反曰:“子之国何如?”华元曰:“惫矣!”曰:“何如?”曰:“易子而食之,析骸而炊之。”司马子反曰:“嘻!甚矣,惫!虽然,吾闻之也,围者柑马而秣之,使肥者应客。是何子之情也?”华元曰:“吾闻之: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,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。吾见子之君子也,是以告情于子也。”司马子反曰:“诺,勉之矣!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!尽此不胜,将去而归尔。”揖而去之。

  反于庄王。庄王曰:“何如?”司马子反曰:“惫矣!”曰:“何如?”曰:“易子而食之,析骸而炊之。”庄王曰:“嘻!甚矣,惫!虽然,吾今取此,然后而归尔。”司马子反曰:“不可。臣已告之矣,军有七日之粮尔。”庄王怒曰:“吾使子往视之,子曷为告之?”司马子反曰:“以区区之宋,犹有不欺人之臣,可以楚而无乎?是以告之也。”庄王曰:“诺,舍而止。虽然,吾犹取此,然后归尔。”司马子反曰:“然则君请处于此,臣请归尔。”庄王曰:“子去我而归,吾孰与处于此?吾亦从子而归尔。”引师而去之。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。此皆大 夫也。其称“人”何?贬。曷为贬?平者在下也。
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