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蜀中九日

王勃 王勃〔唐代〕

九月九日望乡台,他席他乡送客杯。
人情已厌南中苦,鸿雁那从北地来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重阳节登高眺望家乡,异乡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,只感无限烦愁。
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,无法归去,鸿雁又为何还要从北方来。

注释
九月九日:指重阳节。
望乡台: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,往往登高或登土台,眺望家乡,这种台称为望乡台。
他席:别人的酒席。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。
他乡:异乡。
南中:南方,这里指四川一带。
那:为何。
北地:北方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杨鸿儒编著,唐代绝句评译 (上),华文出版社,2006.11,第11页

赏析

  这首诗前二句以“望乡台”、“送客杯”作对仗,用他乡送客来衬托诗中人思乡的情怀;后二句用呼告语作咏叹,从北雁南飞着想,反衬北人久居南方思念故乡的苦闷。这首诗仅以四句来写乡思,却将乡愁抒发得淋漓尽致,突破了唐初宫廷绝句多借咏物寓干进之意的小格局。

  诗歌开头就承题,“九月九日望乡台”,点明了时间是重阳节,地点是玄武山,此处将玄武山比作望乡台,以此来表达乡愁,思乡之情倍增。“他席他乡送客杯”,点明了诗人当时是在异乡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,倍感凄凉。诗歌的前两句就勾勒出了一个易让人伤感的环境,正逢重阳佳节,又是客中送客,自然容易勾起浓郁的乡愁。

  “人情已厌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咸亨元年(670年)重阳节,客居西蜀的王勃与友人一起登玄武山遥望故乡,他有感而作此诗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杨旭辉主编;苏州大学《唐诗鉴赏大辞典》编写组编·唐诗鉴赏大辞典:彩色版·北京:中华书局,2011

简析

  《蜀中九日》是一首七言绝句。此诗前二句以“望乡台”、“送客杯”作对仗,用他乡送客来衬托诗人思乡的情怀;后二句用呼告语作咏叹,从北雁南飞着想,反衬出其久居南方思念故乡的苦闷。全诗篇幅极短,却将乡愁抒发得淋漓尽致,突破了唐初宫廷绝句多借咏物寓干进之意的小格局,意境阔远。

王勃

王勃

王勃(649或650~676或675年),唐代诗人。汉族,字子安。绛州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王勃与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齐名,世称“初唐四杰”,其中王勃是“初唐四杰”之首。唐高宗上元三年(676年)八月,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,不幸渡海溺水,惊悸而死。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,代表作品有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等;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,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,堪称一时之最,代表作品有《滕王阁序》等。 110篇诗文  423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

白居易 白居易〔唐代〕

少时犹不忧生计,老后谁能惜酒钱?
共把十千沽一斗,相看七十欠三年。
闲征雅令穷经史,醉听清吟胜管弦。
更待菊黄家酝熟,共君一醉一陶然。(酝 一作:酿)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

刘禹锡 刘禹锡〔唐代〕

吟君叹逝双绝句,使我伤怀奏短歌。
世上空惊故人少,集中惟觉祭文多。
芳林新叶催陈叶,流水前波让后波。
万古到今同此恨,闻琴泪尽欲如何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小石城山记

柳宗元 柳宗元〔唐代〕

  自西山道口径北,逾黄茅岭而下,有二道:其一西出,寻之无所得;其一少北而东,不过四十丈,土断而川分,有积石横当其垠。其上为睥睨、梁欐之形,其旁出堡坞,有若门焉。窥之正黑,投以小石,洞然有水声,其响之激越,良久乃已。环之可上,望甚远,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,益奇而坚,其疏数偃仰,类智者所施设也。

  噫!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。及是,愈以为诚有。又怪其不为之中州,而列是夷狄,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,是固劳而无用。神者傥不宜如是,则其果无乎?或曰:“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。”或曰:“其气之灵,不为伟人,而独为是物,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。”是二者,余未信之。
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